作为拥有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业大国,近年来传统制造业频受打击,熟练工人的不足与流失、人工费上涨、环保成本控制等诸多红利正在逐渐流失。虽然中国已经提前进入经济复苏阶段,但即便在“新常态时代”的当下,制造业安全作业距离、生产力提升、多样化高端产品诉求等问题仍是整个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。
制造现场瞬息万变,欧姆龙始终以Sensing(传感)&Control(控制)+Think(思考)为核心,希望通过i-Automation!革新制造现场,丰富世界各地工厂的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。“智能化单元生产线”——通过人机协作实现灵活且高生产性的革新。
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人机协作超融合生产线
飞速运转的“人机协作的智能化单元生产线”在展出伊始就获得了行业人士和现场观众的瞩目。这条生产线融合了AI、IoT、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,协作机器人与“移动操纵机器人(MoMA)”成为人类作业者最好的助手,与工人在同一生产现场通过互补、协助,实现柔性、高效、灵活的生产。
(CLCS人机协作的智能化单元生产线)
在这条生产线上,工人只需要完成第一道拧螺丝的工序,下面的第二道拧螺丝环节就由协作机器人辅助完成,接下来它会与移动操纵机器人共同合作完成取料盒、装盒、检测和产品打标的系列工序,最后,由“移动操纵机器人(MoMA)”完成厂间的运输、取送、置放等工作流程。
(MoMA机器人)
在这样的生产现场,人、机器设备、协作机器人、“移动操纵机器人(MoMA)”等各个制造现场元素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,在欧姆龙核心技术的统合下,他们紧密的关联在一起,实现更协调和更高效的制造系统,真正打造出从传统“制造”到创新“智造”的全新智能化人机协作生产线。
优化管理需要“智”高点
全新“人机协作的智能化单元生产线”搭载了欧姆龙升级的AI技术,可以智能化实现自律的IE改善。通过工序IoT化,终端可以自动获得现场作业数据及作业人员的动线,使所有的工作流程可视化,一旦出现作业波动,终端显示屏将自动提示问题所在,相关操作人员、管理人员、客户等都能清晰地了解到工厂的实际状态,并形成决策依据,从而帮助各个生产基地轻松实现自主推进和改善。
在变种变量的生产线上,“人机协作的智能化单元生产线”优势尤为明显,欧姆龙运用工序的追溯管理程序和数字化作业显示板等手段,可以随时支援现场工作人员,即便是非熟练工人也可以在该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标准化生产。同时,通过该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工作厂间的作业失误,系统会自动反馈提示作业人员,大大提高良品率,从而帮助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品质。
纵观未来市场趋势,尤其是中国社会进入“新常态时代”大背景下的制造业市场,对高端产品的诉求、个性化消费、劳动力短缺及诸多不确定因素等都为制造业带来众多机遇与挑战。因此对智能生产线优化、运营效率、柔性制造,实现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来临。